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河池KTV招聘网 > 河池热点资讯 > 河池名言/句子 >  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

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

2022-10-30 02:04:39 发布 浏览 712 次

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

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

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

返回总目录

前言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是清代鸿儒纪昀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志怪小说,也是他唯一面向大众的一部通俗作品。

纪昀(1724—1805),字晓岚,又字春帆,晚号石云,道号观弈道人,直隶河间府(今河北献县)人。纪昀历雍正、乾隆、嘉庆三朝,乾隆十九年(1754)中甲戍科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、编修,历任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、福建学政、翰林院侍读、贵州都匀知府、《四库全书》总纂官、翰林院侍读学士、詹事府詹事、兵部侍郎、内阁学士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礼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、太子少保。嘉庆帝御赐碑文“敏而好学可为文,授之以政无不达”,谥号文达。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记录了作者本人和亲友的家庭轶事,记载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以及道听途说的各种新奇故事,包括官场见闻、炎凉世态、风土人情、京师风尚、边地民俗、奇闻轶事,从作者号称的“原生态”故事里,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神仙的信仰,对鬼神的态度,对婆媳关系、主仆矛盾的看法,窥见“人情练达即文章”的为官之道、做人技巧、处世哲学等等。作品也顺理成章透露了纪昀的博学。

作为朝廷的一个高官,纪昀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记载各种稀奇古怪故事,着眼于民间的家长里短,并非是他个人的审美趣味低下,他一向反对偷窥,也告诫官员不要参与民众围观。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,他显得婆婆妈妈,小家子气十足,实际上,是想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以及对这些小故事的评点,表现纪昀的另外一种努力。作为生活在封建社会式微时期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儒者,纪昀对当时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怀着深深的焦虑。正如他自己再三强调的那样,是为了对民众进行伦理教化,才顺应当时民众的阅读需求,写了这样一本书。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传达了纪昀颇为艰辛的思考:完美意义上的人是什么样的,又有着什么样的生存意义和价值?作为社会人应该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,又应该有着怎样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仰?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描述了当时一些人的沉沦之状:把眼前的功名利禄看得高于一切,把美色、金钱、名誉、地位看得至高无上,怀着这种生活理想,一些人为了蝇头小利斤斤计较,追名逐利,为切身利益可能遭到侵犯而整天提心吊胆,终日、终月、终年甚至终生都陷入因此带来的烦恼与疲惫之中不能自拔。于是这一类人丧失了清醒的自主意识,无论是人生收获颇丰的,还是穷途潦倒的,都带着困惑、遗憾和痛苦走完人生。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许多故事,表现了人们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,对空虚的恍然,对曾经犯错的内疚和自责。纪昀试图让读者明白,比死更值得害怕的,一是活得没有意义,二是活得没有希望。纪昀意在鼓舞意志,建立信仰。

纪昀激烈抨击讲学家,指责他们热衷于宣扬儒学教义,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掌握教义内涵;饱读诗书的儒生们,精神生活浅层化;那些“质美而未学”的善良百姓,却懂得生活的深层涵义。

纪昀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流露出焦灼的情绪,原因是:他深知,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同时具备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,可是他所面临的,是社会转型道德失范;很多人无视底线伦理,社会的基本稳定几乎都成了奢望。

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,鬼神无所不能,冥界清正公明。纪昀这样的描写,一方面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,更重要的一方面,纪昀是想借冥间鬼神,让人们时时感受到对于死亡的恐惧,启发人们从“恐惧”和“死亡”出发扪心自问;通过反思唤醒自己,从沉沦中醒来,回到本真状态;自我决定生存方式,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;避免浑浑噩噩随波逐流;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相对超脱的境界,不再靠尔虞我诈维持相互间的关系,不需要靠吹嘘粉饰确立自己的地位,保持独立人格,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。这表现了纪昀对人的灵魂归宿全方位的关注。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有着对死亡的遐想,对生命意义的追问,对人生意义的悟解等等,体现了儒学精神对人们的终极关怀。

纪昀的思考,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。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底线伦理这个做人的基本维度,社会就能正常运转;每一个有道德价值的人愿意为自己生活和生存的群体奉献力量,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,就能实现全部社会的整体和谐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