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身菩萨:菩萨,指据大乘佛教教义修行而能够于未来成就佛道的修行者。肉身菩萨,指生身菩萨,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修行阶位的人。肉身菩萨于入寂后可得全身舍利。所谓舍利,据《法苑珠林》卷四十所载,舍利即身骨,为有别于凡夫死人之骨,故保留梵名。可分为三种:一、骨舍利,白色;二、发舍利,黑色;三、肉舍利,赤色。全身舍利系于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,其身躯虽经年代久远,时空变迁,却未腐朽溃烂,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。
米熟也未:禅家讲“劈柴担水,无非妙道”,此处以舂米为喻,暗示询问惠能悟道了没有,思维是否成熟了。
犹欠筛在:此处以筛子筛米为喻,暗示惠能称自己思虑早已成熟,就差五祖弘忍大师点化开示或验证肯定了。
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:此处指五祖弘忍大师暗示惠能是夜三更来见。
袈裟:比丘的法衣,解释为不正色、坏色、染色等意义,因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,都要染成浊色,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。又因其形状为许多长方形割截的小布块缝合而成,有如田畔,故又名“割截衣”或“田相衣”,亦称“福田衣”。
应无所住而生其心:为《金刚经》中之名句,与《心经》中“空即是色”义同。意即不论处于何境,此心皆能无所执著,而自然生起。心若有所执著,犹如生根不动,则无法有效掌握一切。故不论于何处,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著,才能随时任运自在,而如实体悟真理。
具足:“具备满足”的略称。
丈夫:又译作“士夫”,指成年男子,或诸根圆具的男子。人中之最胜者为丈夫,是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者。此处是“调御丈夫”的简称,“调御丈夫”是佛十大名号之一,意为佛能调御一切可度之丈夫,使入修道也。天人师:为如来十大名号之一。又作“天人教师”,谓佛陀为诸天与人类之教师,示导一切应作不应作、是善是不善,若能依教而行,不舍道法,能得解脱烦恼之报,故称“天人师”。
顿教:指顿悟成佛的教法。以说法内容分,长时间修行而后到达悟的教法,称为“渐教”;迅即证得佛果、成就菩提之教法,称为“顿教”。衣钵:指“三衣”及“一钵”。三衣,指九条衣、七条衣、五条衣三种袈裟。钵,乃修行僧之正式食器,为出家众所有物中最重要者。受戒时,“三衣一钵”为必不可少之物,亦为袈裟、铁钵之总称。禅宗之传法即传其衣钵于弟子,称为“传衣钵”,因此亦引申为师者将佛法大意传授于后继者。
有情:旧译为“众生”,即生存者之意。关于“有情”与“众生”,有说“有情”系指人类、诸天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等有情识的生物。而草木金石、山河大地等为非情、无情之物。“众生”包括“有情”及“无情”二者。另一说则认为“有情”即是“众生”之异名,二者乃一体而异名,皆包括有情之生物及无情之草木等。
达磨:指菩提达磨(?—535),为我国禅宗初祖,西天第二十八祖。梁武帝普通元年(520)泛海至广州番禺,武帝遣使迎至建业,然而与武帝语不相契,遂渡江至魏,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,传法给弟子慧可,授袈裟及《楞伽经》四卷。入寂后葬于熊耳山上林寺。梁武帝尊称师为“圣胄大师”;唐代宗赐“圆觉大师”之谥号。
怀:指怀集县,今天的广西梧州。会:指四会县,今天的广东新会。
惠能对张别驾说:“想要参习无上的菩提觉道,不应该轻视初学佛法的人。下下等的人中会有上上等的智慧,上上等的人中也有愚钝没智慧的。如果轻视别人,就犯下了不可估量的罪过。”
张别驾便说:“你就说你的偈吧,我为你写。你如果得了法,一定要先来度我,请千万别忘了这句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