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名胜志》:北苑茶园属瓯宁县。旧《经》云:“伪闽龙启中里人张晖,以所居北苑地宜茶,悉献之官,其名始著。”
《三才藻异》:“石岩白,建安能仁寺茶也,生石缝间。”“建宁府属浦城县江郎山出茶,即名江郎茶。”
《武夷山志》:“前朝不贵闽茶,即贡者亦只备宫中浣濯瓯盏之需。贡使类以价,货京师所有者纳之。间有采办,皆剑津廖地产,非武夷也。黄冠每市山下茶,登山贸之,人莫能辨。”“茶洞在接笋峰侧,洞门甚隘,内境夷旷,四周皆穹崖壁立。土人种茶,视他处为最盛。”“崇安殷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,真堪并驾,人甚珍之,时有‘武夷松萝’之目。”
王梓《茶说》: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,皆可种茶。茶性,他产多寒,此独性温。其品有二:在山者为岩茶,上品;在地者为洲茶,次之。香清浊不同,且泡时岩茶汤白,洲茶汤红,以此为别。雨前者为头春,稍后为二春,再后为三春。又有秋中采者,为秋露白,最香。须种植、采摘、烘焙得宜,则香味两绝。然武夷本石山,峰峦载土者寥寥,故所产无几。若洲茶,所在皆是,即邻邑近多栽植,运至山中及星村墟市贾售,皆冒充武夷。更有安溪所产,尤为不堪。或品尝其味,不甚贵重者,皆以假乱真误之也。至于莲子心、白毫皆洲茶,或以木兰花熏成欺人,不及岩茶远矣。
张大复《梅花笔谈》:《经》云:“岭南生福州、建州。”今武夷所产,其味极佳,盖以诸峰拔立。正陆羽所云“茶上者生烂石中”者耶!
《草堂杂录》:武夷山有三味茶,苦酸甜也,别是一种,饮之味果屡变,相传能解酲消胀。然采制甚少,售者亦稀。
《随见录》:武夷茶,在山上者为岩茶,水边者为洲茶。岩茶为上,洲茶次之。岩茶,北山者为上,南山者次之。南北两山,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,其最佳者,名曰工夫茶。工夫之上,又有小种,则以树名为名。每株不过数两,不可多得。洲茶名色,有莲子心、白毫、紫毫、龙须、凤尾、花香、兰香、清香、奥香、选芽、漳芽等类。
《广舆记》:“泰宁茶出邵武府。”“福宁州大姥山出茶,名绿雪芽。”
《湖广通志》:武昌茶,出通山者上,崇阳蒲圻者次之。
《广舆记》:崇阳县龙泉山,周二百里。山有洞,好事者持炬而入,行数十步许,坦平如室,可容千百众,石渠流泉清冽,乡人号曰鲁溪。岩产茶,甚甘美。
《天下名胜志》:湖广江夏县洪山,旧名东山,《茶谱》云:鄂州东山出茶,黑色如韭,食之已头痛。
《武昌郡志》:茗山在蒲圻县北十五里,产茶。又大冶县亦有茗山。
《荆州土地记》:武陵七县道出茶,最好。